29日的上午开车从巴黎出发,只用了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到达法国和比利时的边境。司机特意停下车,让我们一行人可以下来照相,不过我很怀疑大家都照到了什么,这里除了马路最醒目的建筑就是一家自助餐厅。欧盟之间的边境连检查护照的都没有。界限原来可以是这样的含糊的,无论时间还是空间。 进入布鲁塞尔,第一个印象觉得像是英国的一个小镇,宁静,不张扬。我们去的前一天大概是刚下过雨,石板路的缝隙里都是青黑而湿漉漉的颜色,走路的时候不自觉地小心翼翼,总觉得脚步重了会不小心踩出水珠来。两旁是古老的一样青黑色的店铺,懒懒散散的卖些小纪念品,旧邮票旧书。让我发疯的有两种店铺,数量还特别多,每走几步就能遇到一家。布艺店,这大概是布鲁塞尔的一种特产,布是纯白色的,薄薄一层,图像镂空在上边特别精致。各种大小,但是大多只有杯口大,挂一橱窗,小巷里洒的是阳光,小店里堆满了雪花,清清亮亮。巧克力店,对我的吸引多过一切。店面都很小,一般只有一个人悠闲坐阵,守着满屋苦甜苦甜的香味,窗边摆一台做巧克力的机器,融化的巧克力从顶端一帘一帘地流下来,勾人眼神。我扯着熊每家每一家地转,看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色泽不同包装的巧克力,每家挑一两样鼓鼓的塞满了嘴和口袋。无奈的看看这些光线温柔的巧克力店,心想如果不是上了这么这么多年学,尤其现在英国的学费又这么这么的贵,我这种没什么远大志向的人最高理想也不过就是在这样恬淡的地方开一家巧克力店了吧。非要我再憧憬一下,最终幻想……开巧克力连锁店。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归也不能真的甩甩手就这么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终于看见了传说中的于连。和我想象中的一点也不一样,铜像很小,设在一个街角上。并且,于连小朋友穿着衣服,头上甚至带了一块时髦的花头巾,所以直到现在我仍在怀疑我去的是不是布鲁塞尔,或者于连是不是真的在布鲁塞尔。后来才知道,每个不同的季节或者赶上不同的节日,布鲁塞尔的人们会给小铜像穿上不同的衣服。仔细一看,铜像旁边的一家小店里专门卖于连各种不同造型的扑克牌,满满贴了一橱窗,附近的巧克力店里甚至有于连的巧克力像。这里的人们像宠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宠他。其实想一想,中国和于连一样级别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像放牛娃王二小谁的。王二小的形象还比于连高大多了,他连生命都牺牲了,于连至多也就牺牲了一泡尿。关于于连,甚至还有另一版本的故事,(记不太清楚了)说于连在某某地不道德的小便,触怒了某某神灵,于是罚他永远站在那里小便不止。这样于连不但和高大沾不上边,境遇都很凄凉,可是人们仍然宠他。王二小也依然高大,只是人们都忘了他是个孩子,只是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布鲁塞尔是个很平淡的城市,所以看见那被高大的哥特建筑三面环起的一个广场时我们都吃惊不小。哥特式屋顶细长繁复尖耸本来是给人张扬的感觉,但是由于太多的繁复连成一片反而觉得高贵而沉稳。一直也想不明白这么豪气十足的一群建筑怎么会落在这个青石板巧克力店的城市,总觉得像坐在小摊上吃馄饨面吃完了老板给你上了一份标准半熟牛排一杯红酒告诉你馄饨只是前餐。还好馄饨和牛排的搭配组合看起来有点突兀,吃起来倒也有滋有味。 在布鲁塞尔只停留了几个小时,司机都说这里也就是个路过,随便看看就好了。不过很多人路过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城市,终于还是在最该路过的地方停了下来,呆了一辈子。 29日傍晚,我们的车离开布鲁塞尔,后边有夕阳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