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后的四种爱情与婚姻 不煽情不夸张说点实际的
中英网 www.uker.net 2016-04-28 来源: 转载 编辑: marieke
曾经问过一个留学生朋友为什么那么快换了男朋友,她的回复让我们很唏嘘。留学路上,我们相爱或许是因为太寂寞。
海外留学生最大的问题既非语言障碍也非文化冲击,而是心灵的空虚,在恋爱这条路上,留学党们所面对的情况往往要更加地复杂与困难。今天带来这篇关于留学生恋爱与婚姻的分析和感念,希望对正走在留学路上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前两天我的一对中国研究生留学生夫妇来办公室拜访,告诉了我他们即将生宝宝的喜讯。正巧最近有国内家长留言,说自己的孩子在海外留学期间谈恋爱,大有要成家的趋势,感觉比较苦恼,不知道是喜是忧。不知道小伙伴们对自己在海外求学顺便恋爱成家的事情持什么态度。
我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安排都有差异,遇到姻缘和机会的时间也不一定,所以留学生在海外恋爱结婚没有个定论。所谓“该不该”的讨论也不成立,因为爱情或者婚姻这件事本来就不是完全在人们的掌控范围内的。
爱情是件美事,婚姻是件好事,只要顺其自然,不要功利或强求,水到渠成,左右收获学业,右手收获爱情,这事儿怎么看都不错。当然,凡事都有两面。如果从爱情到婚姻的道路一马平川,那么普天下岂不满是皆大欢喜了?其实留学生家长们纠结的不是自己的孩子留学期间当不当嫁/娶的问题,而是时机是否成熟,是否门当户对,未来可有保障等所有家长都在乎的问题。
想要把留学生在海外的感情走势和婚恋问题分析清楚不是一篇文章能够办到的事情。我也不是感情专家。不过我自己从留学道路走来,也见到许多身边的同学以及自己的学生的感情经历,不如分享几个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这几个例子代表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恋爱的对象以及婚姻和日后生活走向的问题。小伙伴们自己来分析,但是不要对号入座,或者生硬地套用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身上。
[Page: ]
中国学生不论在哪个国家留学,接触到的婚恋模式大致为以下几种组合:
(注,本文讲的是在海外一路读书到高等学府的小留学生、本科和研究生出来的应届留学生。不包含有过婚姻经历或者工作多年后出国留学的人士,以及不以留学为目的出国的“留学生”。)
1.和其他中国留学生或华裔学生(同学为主)
2.和社会上结交的华人华侨
3.和其他外国留学生 (同学为主)
4.和所在国家的当地人(同学或社会人士)
首先,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期间最常见的恋爱和结婚对象其实是自己的同学
大多数高中及大学以后出国的同学心志已经得到完全的发展和定型,也就是说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所熟悉的社交群体,即便暴露在完全不一样的国度和文化里,也渴望并选择向自己所认同的圈子靠拢。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中国留学生出国年龄的高低所相应的原生文化保有率的调查报告。
大意是,小学及以前出国留学(且一直在海外)的小留学生成年后带有约10%的中国文化;初高中留学的中国孩子成年后保持约50-60%的中国文化;而高中和大学以后出国的留学生身上带着90%以上的“中国味”。
而以美国为例,近期教育统计数据显示,70%以上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高中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项目里就读。所以,绝大多数留学生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人。
外加上留学生初到文化、语言和社交都不方便不适应的环境下,中国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和照顾,日久生情,自然是常有的事情。由于双方同样属于留学生,如果在海外期间相恋甚至结婚,就牵扯到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
我看到过多种版本。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对怀孕的研究生夫妇其实是本科阶段在我校读书的同学。两个人从谈恋爱到同居,之后双双报考我校研究生共同回来。去年夏天回来读研之前双方在国内结婚,这才一个学期就怀孕准备生宝宝了。
这两个同学国内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但是双方父母都比较支持他们,两个人的目标也明确:在美国拿下研究生,生个“美”娃,找工作,只要一方找到工作就留下来,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回国发展;女生已经考虑暂时休学安胎了,所以日后也以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为模式。
另一种是双方毕业后回国发展。不过以我所见的众多案例,由于缺少了在海外相依为命的依赖感和必须在走出下一步(比如双方在海外定居或者上个例子的共同继续出国深造)之前给亲朋好友一个交代的时间紧迫感,婚姻的必要性有所淡化。
一部分在留学期间恋爱的中国学生回国后走向婚姻,但也有很多曾经“爱到死”的留学生回到自己的原生模式后也走上了“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分手”的轨迹。
中国留学生之间的爱情和婚姻优点是感情基础深厚,生活经历相似,双方可以共同扶植和成长(结婚生娃的例子);缺点是这部分学生中很多人没有完全心志成熟,对于婚姻和爱情认识不深,不完全了解自己想要的伴侣是什么样的,且尚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毕业散伙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