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3成的人不过节庆祝?
中英网 www.uker.net 2010-12-27 来源: 互联网 作者: 佚名
这样说来,每逢12月25日纪念耶稣降世的日子到来,英国应该有七成的人过节庆祝,其他人不必折腾。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
不买帐
圣诞节早就是英国人举国欢庆的首号节日,信基督教的也好,信其他教的也好,不信教的也好,大家一起欢庆,聚餐送礼,早就把它从一个宗教节日变成了文化节日。
这是我的个人经验,也是我的整体印象,但免不了有些偏差。
前几天听了两个都不是基督徒的英国人在广播讲述他们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中有一个就根本不买圣诞的帐。
热衷派
祖上来自印度的锡克人电影导演古林达·查达(Gurinda Chadha)是个过圣诞的热衷派。
她说,她们一家人在圣诞前夜通宵忙着包礼物,包好了放在圣诞树下,有时候也去教堂兴致勃勃地和大家一起高唱圣诞颂歌。
最早的火鸡据说是1526年光临英国的,由一位去美洲的约克郡人带回来六只。不过英国传统的圣诞餐是烤鹅,火鸡直到1950年代才流传起来。
过节当天她们开过礼物之后,肯定吃传统圣诞大餐,只是因为觉得火鸡的肉太干,不好吃,所以改用一般的肉鸡,鸡膛里塞的馅也忍不住要放一点儿辣椒提味道。
冷漠派
与她相反,《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和副主笔丹尼尔·芬克尔斯坦(Daniel Finkelstein)却对过圣诞节完全持冷漠态度。
他说火鸡肉本身非常可口,可惜想到节日的源头让他根本咽不下去:耶稣的诞辰对犹太人来讲“不能完完全全说是个把火鸡放进烤箱,把花街巧克力摆上桌面的日子”。
他认为英国是个基督教国家,圣诞节是多数人的节日,他对此并无任何反感。但他不指望别人过犹太人的节日,自己也无意过圣诞节。
独具一格
那么,小时候邻里的孩子过圣诞节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难道他不羡慕,甚至嫉妒吗?
他说,虽然那时候听小朋友们讲自己如何晚上把袜子挂在床头,早上起来发现里面全填满了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确实很迷人。
“但是不跟别人扎堆让人感觉自己独具一格,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格外意识到自己属于少数族群,我觉得这也很珍贵。”
交融
芬克尔斯坦说,他同时也感到,圣诞这样的节日如果只当是个文化节日,而丢掉了原来的宗教成分,就如同挖去了节日的心膛。
扎达导演却不这么超脱。她想起自己小时候晚上给圣诞老人斟上一杯威士忌,早上起来发现酒杯空着,袜子里头鼓鼓的,神秘之极。
对有些英国人来说,圣诞节去海德公园或者海格特池塘冬泳是不可缺少的庆祝活动。
她觉得当今少数民族孩子不溶入社会主流既不容易,也没必要,反正孩子在托儿所里今天大伙过我的节,明天过你的节,相互交融,有多少不同背景的孩子,就过多少节。
让大家相互了解,进而学会相互尊重,何乐而不为呢。
祖传秘方
我小时候家里奉行的比较接近她这种哲学。只不过在北京,春节看文艺表演或是逛厂店的庙会才是溶入主流社会的活动,而过圣诞节则更属于家里的文化传统教育。
有趣的是,圣诞节本来理应是基督教家庭出生的母亲更重视,可她却偏重鼓励孩子溶入当时中国的主流社会,倒是犹太文化熏陶的父亲对圣诞节更重视,在这点上他和芬克尔斯坦显然是分道扬镳。
这也不足为奇。犹太人自己当中流传并且引以为豪的俗话说,两个犹太人也会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我每逢圣诞节到来对于过不过,怎么过,总是三心二意,这大概也可以归功于犹太先辈留下来的这个祖传秘方吧。
网友反馈
在漫长寒冷的冬季里穿插一个人人都能裹进来的节日,调节一下心理状态,可见人类先辈的贤明用心。二十一世纪的圣诞节应该有所改进:公共场所最好照常营业,这样人们可以用不同方式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