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情怀
中英网 www.uker.net 2007-01-16 来源: 英国华人留学生论坛 作者: 未知
晴朗的日子。温莎古堡在阳光中远远的闪着光辉。可以看到古堡顶端金色的小旗,随着风向不断旋转。旁边的米字旗时时提醒我这里是大不列颠。
在古堡外,许多家特色商店。一家咖啡店正在做宣传。几个古典贵族少妇打扮的女孩子在给大家分发传单。一个韩国旅行团凑上去和她们照相,粗鲁而不拘小节的。期间一个韩国人上来从我的背后推我一把,因为我挡在了他们的镜头里。我一面离开,一面给朋友抱怨韩国人的素质低下。朋友说,不是因为他们的manner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普遍英语都不好,遇到状况总是动手不动口的。这是大部分在国外韩国人的秉性。
顺利的进入古堡以后,墙上的一面中国国旗让我兴奋了好久。那是在介绍 中文版的温莎堡 导游书。我没有犹豫就买了下来。在国外久了,看到中国地位的提升,哪怕是很小的一点点都会欣慰。朋友开玩笑给我说这不是什么地位提升,而是他们知道赚中国人的钱了。我不置可否的笑笑,不管怎么样,这一刻我很自豪。
古堡很大,大片大片的绿地,教堂,各个展厅,我有点晕头转向。朋友提议先去古堡入口处看换岗,因为是定点的,11点准时开始,去晚了就赶不上前排的位置了。我们急匆匆的赶过去,虽然离开始还有20分钟,可已经有不少人在等了。
趁还没有开始,我们去和正在站岗的皇家士兵照相。他们都有规定,站岗的时候是不能动的,即使有别人碰他,他也得保持一样的姿势。我照的很顺利,可是轮到朋友,正好赶上人家换班,当值的士兵冲着出来交接的队长低声说了一句:fcuking chin!!被朋友听到了。告诉我,我很气愤也很不理解。朋友说,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女孩子好一些,可是中国的男孩子就是经常被骂的。他们骂你不需要理由,就是瞧不起你。朋友的一番话让我又感慨了半天,中国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啊。
开始换岗。当班的一队先站出来,然后列队等待从古堡外面来的另外一队接班的士兵。一会就听到外面有军乐的声音,军乐队打头,一班人浩浩荡荡的走进来。我们拿着照相机一顿猛拍。不知道为什么,英国士兵走路那么难看,腿抬的很高,落地的时候也不是两脚并拢,整个一个大螃蟹。而且他们对于身高的要求很低,整个队伍里面,高低参差不齐,胖胖瘦瘦也是完全不统一。再想想我们天安门的国旗班的士兵,简直是不能比啊。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吧。
因为去白金汉宫看过皇家士兵换岗,所以他们的那一套玩意对我来说一点都不新奇。我被烤的郁闷,就盼着他们早点弄完。
这时候突然听到门口一阵喧哗,原来是一个中国旅游团停在门口拍皇家士兵换岗,被门口的警察往外赶。而与此同时,欧洲的一些旅客理所当然的走进来坐在离士兵最近的长椅上。我无奈的摇头。还能说什么呢。学成回国吧,回家吧,那才是自己的地方。
换岗结束,我们一路参观各个展厅。女王和国王的寝宫确实富丽堂皇,让人唏嘘。因为里面是不能照相的,那些金壁辉煌的景象就只能留在记忆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西洋油画开始感兴趣。每到一处,那些墙上挂的巨幅肖像总会让我驻足许久。那些凝固了的神态,动作,景象,都在无声的诉说着历史。让我感到时光的脚步是那么急促。我想,若干年以后,我们也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我们的子子孙孙也会像如今的我们一样,来感叹时光荏苒,历史悠悠吧。
从展厅出来,我们一路往后花园走过去。在城墙上远望,看到了不远处的伊顿公学。这是一所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知名的中学。能在伊顿上学的孩子,必定一个个出身显赫,家产万贯。他们功成名的父辈把他们送到这里,让他们来延续家族辉煌的历史。据说,这里的孩子校服都是定做的燕尾服,每每放学的时候,是一番壮观的景象。这里的毕业生对于高等院校的要求都很高,牛津剑桥是最低的选择。而当今皇室的小王子亨利就正在伊顿读书。只可惜我去的时候正是暑假,要不然一定去伊顿看看这些未来的贵族。
傍晚时分,我们从古堡里出来。准备在附近的餐馆吃饭。一路上很多别致的咖啡馆,各种各样精致的木椅木桌,悠闲的欧洲人聊天,喝咖啡,写东西。隐隐中透着浓浓的贵族气质,小资情怀。我想温莎带给我的,就是这些梦想中挥之不去的贵族气吧。
温莎已经在暮色中了。我要离开了。城堡顶端的金色还在夕阳的余晖中散发着最后一点的光芒。
再见,温莎,再见,我的贵族情怀。